独行之路
如何解答一个问题?从问题的来源开始,倒推至为什么会有这一问题,从而获取问题产生的思路,再到问题本身的逻辑发散与问题的拆解。每个问题都可以由多个小问题拆解而成,或互为组件,或互为逻辑依存关联。找到线索,便能逐一破解?而为了破解与引申,则需要依据,因此下一步都可以变成对问题部件的拆分量化,最终演变为对参数的寻找与参数结果的调整。锁定需要分析的参数后,问题便回答了一半,剩下一半则需要置体系于一个实际运行系统中获取实际结果参数。至此,个人认为任何问题都能得到最终解答。
万物皆可量化,为了分析一个问题,将问题简化的过程,就是将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参量的过程,回答问题的实际环境就是所处的系统,系统是先天存在的,但其中的运行规律是未知的,参数集合置于系统中观察其参数变化规律,调整参数变化方向以使得模型适应系统运行实际,最终得到的结果总能无限趋于现实,并最终随着参数体系的复杂化、具体化,系统可以由庞大模型来描述。而这么做的最终目的,就是用观察、理解的庞大模型来替代观察复杂抽象系统,以达到预测系统运行规律的目的,从而更好地理解系统。
以上便是个人对量化的具体理解。也是试图解答:“如何以最大胜算进行交易,以获得最大利益的?”这一问题,的个人行动。始终只有一个人在行动,也使得个人的量化之路,变成了一条独行之路。
个人认为,量化必然是孤独的,因为一个量化体系构建完成后,如果无法保密,甚至公开核心算法,该系统也终将失效。因为处理各种数据的最终结果,是由个人系统生产的一种情报,那么情报如果从一种保密信息变成公开信息,那么情报也就失去了其核心意义。
为了实现量化,其所需工具、涉及学科范畴只会随着深入而变得越来越庞大。可以说,学得越多,就会发现自身知道的越少。因此,量化到底要做到什么地步?其答案很可能是一个无底之洞。随着新技术的进步,现在所认知的量化可能与未来所认知的量化完全不同。